杜博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耐看小说网nk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七月三日,七点三十分。√
紫禁城的雨和雾,一个似乎还在熟睡,一个似乎已经醒了。
懵懵懂懂的早晨,流光划破层层雨云,漏着微曦的晨雾,浓得散不开。这雾笼着筒子河,折映着这一大群逃难孤儿悲伤的眼泪。一墙之隔的皇城上,座座暗悲的角楼整齐料峭,檐瓦笔直地朝这群孤儿的方向凝视。这雨笼着那大片低落的只能弯腰进出的肮脏乞丐棚子,黑黝黝地蚕茧似的低伏在筒子河畔。
缥缈的雨雾下,不管这角楼的荒凉,还是这难民窟的冷寂,都显得湿淋淋的一片潮气,棚子与棚子之间挨得格外近,但是却是能显出军营般的整齐来。
造这些难民棚子的人,正是李彪的警卫连。
李彪和弟兄们的心都一样,都是热辣辣的。
最先在清晨响起来的,是中国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哗啦啦”的熬粥声和铁勺撞击声。
撞击声通常是由年纪稍大孤儿的卖力动作发出来,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大多由东北逃难过来,气力大些的个子高点的,会被李彪选中在郊外挖野菜回来为大家熬菜粥喝。
佟麟阁从家出来前,厚着脸找妻子要了半袋米。
将军心里惦记着这些孩子,还有这座可怜的皇城。
佟麟阁身边,刚从陈家回来的李彪正盘腿在地上,讲岳飞的《满江红》。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孩儿们!”李彪像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愤然解释道:“你们的家乡被日本鬼子占领了,这就是靖康耻!”
远处日本人的演习炮声又开始轰鸣,这雾看出这两位浓眉紧锁的军人的不安,也跟着焦躁地彷徨地迫切地想把这雨赶走,好让阳光能够洒进这齐齐挨挨的阴霾角落里。
不少孩子都是佟麟阁的东北小老乡。
佟麟阁生于满族农民家庭。父亲佟焕文祖上满洲正白旗佟佳氏曾是清内务府旗人,母亲胡氏祖上为满洲镶红旗胡尔哈氏。佟家祖上虽是书吏,但到他祖父一代正直中国近代最为黑暗时期清政府已极度腐朽,国家财政枯竭,大量普通旗人家庭生计艰难限于贫困,他的父亲毅然弃职务农艰难渡日,但家中文风尚在,他幼时就学于舅父胡老先生门下,读经史,其父母常愤然教育他要发愤读书,将来为国家振兴而努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