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看小说网【nkxs.cc】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七零种田忙》最新章节。
再过几十年,农村特产好送得很,什么土鸡土鸭什么腊肉香肠,纯天然零添加还是纯手工,城里人不说喜欢的不行,但也肯定是很能代表农村特色和送礼人的心意的。
可在这时候,这些东西可不是农村随便就能拿出来的,就是杨妙华现在手里也算有俩钱了,也不是想弄就弄得到的。
就是现做,那还有个客观条件限制——这可是三伏天里,什么东西它都不好放。
杨妙华不是没想过将就一下,那不是也有肉吗,弄点肉酱啥的,实在不行弄点海椒酱豆瓣酱啥的,或者是弄点豆豉,现在原料什么的都能搞到,她上辈子就没少做这些东西,自觉也不算太差。
只要料下的足,这年头什么酱它能不香啊?但还是那句话,天太热,又潮湿,不只是放不住的问题,过程中都很有可能生霉长蛆,做都做不成,那才是浪费东西。
这么一番思前想后,愣是没想到啥好东西。
真的啥也不送吧,她也不好意思哪!
他们又不是铁公鸡,得了人家这么多好处,哪能真一毛不拔?
杨妙华如实给大姐说了自己的烦恼,也是想着前世大姐就比她活泛,比她会来事儿,跟生产队里众人的关系都处得不错,见识也比她多——即便重生了,杨妙华也不觉得自己对眼下的情况就会比大姐更了解。
说不定大姐就能提供一些更靠近这年头的想法出来。
然而杨招娣的关注点却
不是在送礼上头,她十分惊讶:“于知青要走了?回城去?你说真的?”
之前辟谣的时候就提过说于知青是要回城的,不会在乡下谈对象云云。
但她只以为那就是一句大家都会用的套话——事实如此,有知青熬不住在农村成家的,就有知青一直挺着坚持等回城而拒绝在乡下谈对象结婚的。
比如那个程知青,都下乡多少年了,早到了结婚年纪了,生产队也有不少人家看中他踏实稳重,想把女儿嫁给他的,他都愣是没答应,一直单着呢。
她自然把于知青也归结到其中,人家回城肯定是要回城的,看人那就不是找不到门路的。
可是这马上就回去,也太突然太赶了吧?
“这满打满算也才半年呢?这么快!
他家真能把他弄回去啊?”
公社大队是没门路把知青送回城的——真有那机会也肯定是优先自家人啊!
关于知青回城大家默认的都是知青家里找门路,能找到门路,能接收你,能把你的粮食关系转走,公社也巴不得,根本不会从中梗。
往好的说,这是结个善缘;说难听点,这些知青有几个能干活的?相反,那是干得少吃的多,公社也不想多养这么几张嘴啊!
杨招娣紧着追问:“说准了日期没有?这么突然的,你这还坐月子,你说你咋准备啊?”
其实她也在默默衡量这事儿,二妹这个傻不愣登的木头人都能想到放长线,她要不要
也送点东西,万一能保持个长久联系……这种事儿虽然异想天开了点,但在农村也不是没有。
真就有那知青回城后跟插队的社员还来往的,彼此打着亲戚朋友的名义相互送东西,那就是一个好门路啊!
“可不是嘛,准日子没说,但估摸着也不久了。
就跟你说吧,之前要不是他嚷嚷着说自己马上就要走了,孙叔也不会让他一起进山。”
“我就是想了这老久,真是没一点头绪,才想找大姐问问,咱们这生产队,哪家有香肠腊肉的没有?要不大姐你帮我去换换?”
即便如今各公社生产队平均都穷,也总有日子过得好的人家。
譬如公社谢书记,住的是青砖大瓦房,家里烟囱上腊肉香肠不说挂满,那也绝对是多得很。
而且那种经年老腊肉,挂在烟囱上,经历了正儿八经的烟熏火燎,那滋味醇香浓厚的,可不是后世为了方便晾几天只熏一次就放冰箱冷冻的腊肉能比的。
杨妙华之前跟很多人家牵线搭桥,但很可惜,时间有限,她还够不到这种人家。
那些人家的日子比孙家也差不了,人家要往来交易也直接就找孙大山那样的了,哪里还用得着来找杨妙华这种小虾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