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书彬走之前,因为有于书彬这个二愣子知青的强烈要求,赵福安那时候是得到了相对比较公平的待遇的,就是干一样的活,别的壮劳力拿多少他也拿多少,不管是麦收还是掰苞谷,那阶段他个人的工分记录还是相当可以的。
也正是因为他都能拿到满的工分,才有底气让那时候怀孕、坐月子的杨妙华消消停停待家里。
谁知道,如今她翻回去看才发现,曾经记的十分乃至于十二分全都改了,最多也就记的八分,甚至很多都被涂改成了六分。
就那么嚣张,连涂改痕迹都明明白白在上面的。
杨妙华气得发抖。
她差点当时就要把这工分簿甩到旁边的老李头脸上去。
是觉得他们反正都是睁眼瞎看不明白?还是有恃无恐觉得于书彬走了他们无人可依仗便是知道了也做不了什么?
不管是哪一种,杨妙华都不能容忍。
但她更意识到一个问题,能改赵福安的,难道就不能改别人的?整个生产队也有这么十来户人呢,难道他们就只有针对他们家的时候?她可不相信。
果然,继续往前翻,认真看,她就发现了一些涂改的痕迹。
当然不如针对他家的多,可却是存在,而且无一例外都没做遮掩的。
当真是觉得自己能一手遮天吗?
愤怒过后她马上就清醒了,可不就是这样?就十来户人家的生产小队,杨东林为队长,和老李头这账房沆瀣一气,还
真就能在这儿一手遮天。
毕竟只要跟公社和大队打好关系,哪怕只是小队长也就能坐稳位置,手握权力,他们这些底层社员没关系没人脉没见识,什么都不懂,又做得了什么?——如果是没有重活一辈子的杨妙华,还真会这么想,他们哪里会有什么反抗的心思?哪怕不满也只能认命。
可杨妙华好歹是活到智能机出现的人,那时候乡下已经有了个词,“上访”
,虽然真敢去的人不多,但每一次在新闻里看到,那事情基本都能得到解决。
她知道还是有那么条路子的,尽管,在这个人情社会中,要做这样的决定很不容易,甚至哪怕暂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之后还很有可能招来一些麻烦,更加遭受孤立排挤打压等等。
可有些事情,眼前都不顾的话,就更别提以后了。
一瞬间她还真动了去大闹一场的想法,手上这就是活生生的证据。
但很快她就打住了这个想法,闹一场又如何呢?之前的分配已然发生了,现在这么穷的年头里,也不可能把之前的补上,就没东西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