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敲灯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耐看小说网nk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石姑娘,石姑娘!二嫂子,快给我搭把手,扶她去里屋躺躺。”
“跪了一宿,这脸蛋儿嘴皮子都青了,啧啧,待我去厨房弄点热汤来罢。”
几个热心的邻家嫂子手脚利索地把个浑身缟素的少女搀进屋,帮着褪了鞋袜上了床,又灌了汤婆子捂上手脚,熬了姜汤喂上几口,那冻得青紫的小脸渐渐缓了颜色,大伙儿才略略松了口气。
“天可怜见的,也是个苦命的孩儿,打小没了爹娘,爷孙俩相依为命,却没想到连石老先生也去了,叫她一个姑娘家的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呢?”
“可不是么,我前两月还听说,老先生说是舍不得她,想再留两年好好相看相看再定亲的,可眼下怕是……”
“往后的事倒还不急哪,可眼下,老先生这一走,咱们村的娃儿可苦了。我家庆山原打算趁着今儿农闲好生温习功课,来年下场试上一试,可眼下,叫我如何是好?”
“这可难办了,那栖霞书院可不是咱们这些泥腿子上得起的。”
“我家虎子也是,本想着认点字学些术算,也好去县里找个体面些的活计,可眼下也没招了。”
……
谈及学堂之事,几人脸上都浮出了愁容。石浮村只是溧水县治下一处寻常村落,不过几十户人家,都是农户猎户的,粗茶淡饭虽无忧,但读书习字的花销,每月也得要个一二两银子,可一户人家辛劳一年也不过是十来两的收入,哪还供得起儿孙念书?可自打几年前,石老先生落户到了村子,建了私塾,那就不一样了。他要的束脩不多,不过几钱银子,缺一些短一些的,拿些米菜帮着做点活计,老爷子也乐呵呵应了。有时遇到谁家孩子聪慧,还会赠些纸笔,零零总总合算下来,比之先前能省下一大半的银子。大伙儿紧着点儿凑凑也就成了。
看着孩儿们到了岁数就能开蒙习书,家里多了个盼头,大伙儿心里甭提多欢喜了。可没想到,老爷子受了些风寒,不过几日功夫就撒手人寰了。
往后还能不能读书,读不读得起书,大伙儿心里头都没底。
心事重重的几人,自是不曾看到,那架子床上躺着的人儿,已悄悄睁开了眼。
浑浑噩噩间,石槿华只看到青灰的幔帐,不远处有道雕花的木屏风,隐隐绰绰几个妇人在说话。紧挨着屏风靠墙摆着两只五斗柜子,另一侧是个暗黄色的妆奁台,模糊的铜镜安置其间。
她的脑子里乱糟糟的,跟浆糊似的,还有人拿木棍子使劲地搅。
溧水县,石浮村,石老先生,私塾……
已经隐隐为她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石槿华只觉得嘴里和灌了黄连一样的苦。她不过是个补习班的语文老师,一没车祸二没触电连酒都没醉过一回,却不想莫名其妙就到了这莫名其妙的地儿。
大乾朝。
——还是个架空的。
石槿华吐出口浊气,心里嘀咕着也不知哪朝哪代出的差池,更不知道有没有蝴蝶掉什么名人典故、书文经典。
“石姑娘,你醒了?可感觉好点了?”
胡乱想着,有个妇人恰好回头看了眼,连忙快步走到床前,搓了搓手,把手背搁她额头试了试温,又摸了摸自个儿的,这才松了口气:“还好没烧起来。我说姑娘啊,你也得当心着点儿身子,你好生过活了,才是对你阿翁最大的孝心不是。”
石槿华撇开一团糟的思绪,忙道:“麻烦几位嫂子了,往后我会小心的。”
停棺七日,算好时辰,在村人的帮助下,石老爷子便在后山脚下安葬了。一连数日,石槿华仍是恍惚的,白日里勉力跪灵,夜里又无眠,直到跪在新坟前,看着用墨汁描过的墓碑,她仍不想相信自己真的成了这凄惨惨的孤女。
无长者庇护,无兄弟扶持,虽说大乾比之宋元明清要开放许多,但再如何宽容,一个十四的少女独自生活,也是艰辛的。
坐在窗前,石槿华看着院子里结着霜花的橘子树,默默盘算着老爷子留给她的家产:七间瓦房,一个小院,垦了三陇菜,养了几只鸡。两亩水田三亩旱地租赁给了同村的农户,收三成的租,堪堪够爷俩吃的粮。
还有一只带着铜锁的木匣子,这里头装着祖父毕生的积蓄,她细细数过,一共二十二两三钱银子,还有一百四十七枚铜钱。
她记得鸳鸯袭人这样的大丫鬟,一个月月例银子是二两。而刘姥姥,似乎提起过家中五口人一月花销一两银子。
咦?
石槿华忽然一怔,自己的脑台似乎清明了许多,这些零碎的信息居然也都记得清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