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大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耐看小说网nk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它是泉州境内最大的寺庙,也是香火最旺盛的寺庙。据老榆林说,其实一开始,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庙而已。但是有一天,他们开始收养被遗弃的婴儿后,还好好的善待他们,教他们手艺,让他们长大在州内也能有一技之长谋生后。
名声就渐渐的出来了。不少人都觉得这座寺庙大善,积攒了不少福缘,一定会非常灵验。渐渐的,就吸引更多的人去上香。
老榆林看不惯和尚的做法,但对这座寺庙的举动还是赞叹的,现在看来,他应该是赞叹错人了,在背后出资行善的,原来是这一对老夫妻呀!
一番话,马菁芸听得很是心动。这个朝代有不少名贵、内容不浅的书籍都是掌握在达官贵人的手里。普通人想要咬牙买上一本看一看,基本上是很难的,他们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一年。刨出来的酬劳也仅够自己裹腹而已。
更何况,对于书局来说,正经的,对于考取功名有用的书籍还是很有销路的,所以,一般这些好卖的书才会有很多的存货,价格也卖的高。
老百姓们知道它们有用,但比不上眼下的一日三餐重要,他们辛苦劳作一年,咬牙还是买不起,买得起也没有到手的种子管用,那就更不想要了。
更可况的是,哪怕他们不买,送孩子去学堂也会发的,只不过放学后都要被收回了而已,但也不影响自家的孩子认字。
所以基本上都会选择不买,除非老师说事关考取功名,一定要一本能随手看,就会咬牙入手一本。
导致随大流的科考书在书店还是很有销路的,但有关史书方面或者是兵法方面的记载。
基本上是在书店就是绝迹的了,又厚又没有销路,不是有底蕴的世家,基本上都不会收藏有,知识垄断体现的淋漓尽致。
医者,或者说大夫,在这个朝代还是属于下九流的行当。不说让人非常的看不起,但想要有非常收人尊敬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所需要用到的医书在书局,比上述两种书还要难找,有,都是些不懂是真是假的手札,甚至还卖的非常便宜。
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病症看着都一样。但所用的药方往往需要因人而异,做些微调的。不然怎么会有词叫做对症下药呢?
所以,撑死了书局内也只会卖一些《草药大全》这种烂大街的医书。想要真正找到能看、能学习的医术。还是要从有传承的杏林世家内借阅。
他们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病患,什么疑难杂症没见过?他们家里头收着的医书,上面写满了历代人的努力——跟蚂蚁一样大小的,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些就是一个医馆的价值所在!
但现在的人都爱敝帚自珍,不是自家人,还是很难能借阅到的,甚至有些和他们家是出了五服的亲戚后,去当学徒的,一辈子也未必能有机会翻阅。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会有那么多的大夫敬重老榆林,就是因为他常常会抛开门第、师徒之见。无所顾忌的和来跟他讨论医术的大夫畅所欲言,一点也不私藏。感到羞愧的大夫们往往也会拿出自家的独门绝技,和见过的疑难杂症跟老榆林一起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这对老夫妻对于委托寺庙照看的孩子也不吝于给他们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那对于她这样被聘请回去的特殊人才呢?她提出想要去书房翻阅,他们是不是也能轻易的同意?
马菁芸现在就想进一户有底蕴的高门大户看一下,有关这个朝代的记载和历史,再找一找有没有绝迹的古籍医术手札。一是想看一看,能不能再拼凑出,或者说学到两张药方。
二嘛,自然就是想看看,现在是盛世元年,还是需要立马做足逃荒准备的饥年?这可关系到她未来的求生方向啊!她还想苟到回家!做回根正红苗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但想到现在的有钱人家的生活习性,马菁芸还是很严肃的问道:“你们可知道?一个院子内堆满了草药会有什么后果吗?那可是能熏的整个家都是一股药味!”
特别是对于家里只有三进屋的人家来说,那是全家人都要跟着一起,整日整夜嗅着,这些贵人不是最爱各种清雅好闻的香薰吗?能够忍受的了由各种树枝、枯叶、果子等组成的中药味?
两位老人家和善的笑笑:“没事儿,我们人老了,老是要跟着些汤汤药药打交道,基本上都脱离不开了,都闻习惯了,闻多了还觉得它有点香,很安神。”
最后马菁芸才在可能会谈崩的边缘试探的伸出小脚脚,“我知道贵府上一定收有不少的藏书,真进府去给小姐医治,
晚辈也不奢求些金银玉器、绫罗绸缎,只求两位大人每个月,可以给我进去看一天的书即可。”说完,扑通的一声就跪下了,结结实实的给两位老人家行了一个大礼。
吓了他们一大跳,两人相视一眼,突然间笑了,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隔阂感,一下子就消散了不少。怎么感觉小神医前面提的要求都不是那么重要呢,最后这一条才像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呀。
他们本来还担心,一个外男在给孙女调理身体期间,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孙女,可能会有些不利于孙女的流言流出,更有甚的会发生些他们不愿看见的事情。
如果没有,他们也不放心,到了后面,等孙女的身体平稳下来后,他不也是常常需要过来看个平安脉的吗?
那时候,两人接触的机会也不少!到了这时候,如果还没有丑事发生,就说明对方真是个守规矩的。
但他们也还是不放心,谁知道他是不是图谋甚大?!就想等待合适的时机再用这份人情?!毕竟,经过这么些日子的相处,他也能算得上是小孙女身旁,能够说的上话的人物了!他的话,孙女怎有不听的道理?
如果是一个品性不好的人,小孙女还是很容易被带歪的。这是他们所不希望看见的。现在看来,他的品性很好,甚至还要再加上一句,好到令他们满意,居然还爱读书。不少有家底的人都不愿意苦读,
觉得这辈子有家里的这份财富傍身,都能做一辈子的逍遥翁了,何必还要去苦读?那么辛苦又劳神。他现在这样,吃点、喝点、再玩点不是挺舒服的吗?他一阶乡野铃医,居然愿意一头扎进去。话说,难道他一个小神医还想要考取功名吗?
老侯爷乐了,“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不过,我也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书,我府上崇武,所以收集的书多数和医书无关。”
马菁芸很认真的说道:“我从小跟在老榆林身旁学习,学的多是医术,但我本人更希望能像个正经的读书人一样,多看些杂书,不求能考取功名,但求多知道些,知道的多了,能让我在外行走的时候,踏实一些。”
老侯爷欣慰的摸摸胡子,眼带欣赏的说:“我还是有几分面子的,虽说不能让你堂堂正正的进白鹿书院读书,但是让人以谁家书童这种身份进去旁听还是可以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