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不吹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耐看小说网nk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郡大捷的消息传来京都的时候,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沸腾了,就像是一瓢水倒进了油锅里,酒肆茶楼,街边小巷,到处都是谈论这件事的人。
这不怪他们,毕竟北边的五夷族一直都是大梁的心腹之患.
前朝皇帝曾经倾举国之力与五夷族大战于赤水之畔,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整整二十万大军活着回去的只剩六千余人,据说江面上的水都被鲜血染红了,一个月之后方才褪去,这也是赤水名字的由来。
那一仗是前朝由盛转衰的开始,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五夷族善战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前朝战败之后没办法,只能议和,从那以后每年都要送上大量的金银财帛,表面上说是赏赐,实际上就是花钱买平安,可就算是这样边境上也从来没有真正太平过,边境上的百姓一直饱受着敌国的迫害,而这样的习惯也一直从前朝延续到现在。
大梁开国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位皇帝,每一任皇帝都算得上是贤明的君主,每一位皇帝也都将五夷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上位的时候全都想过要除掉五夷这个心腹大患,可惜都没能如愿。
十年前,梁昭帝病重期间,十万五夷雄兵犯境,由五夷王亲自领军兵分三路,南下侵梁。
那时候皇帝病重,太子年幼,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当卫国公范齐范老将军和他的三个儿子战死边关,同襄城破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整个京都人心惶惶,而日后的护国之壁,天策军统领李素,就是在那个时候横空出世,进入了众人的视野,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梁昭帝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在病床上亲自下旨,封李素为镇北将军,官至正二品,将北郡的军权和安危交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手上。
那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荒谬,甚至认为皇帝是病糊涂了,女人会些武功,上过战场的不是没有,比如说前朝开国的时候,鼎鼎有名的夫人,就曾陪着她夫君征战沙场,史书中记载的虽然不多,寥寥数语而已,但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话了。
可由皇帝亲自下旨册封,为将为帅,掌管兵权的女人,古往今来就李素一个。
没有人对她抱有信心,甚至悲观一点的觉得大梁江山完了,可仅仅是半年时间,李素打退了五夷族南下的步伐,收复了同襄城,让所有质疑她的人都闭上了嘴。
这十年来,边境上大的战争虽然没有,但小的摩擦就没停止过,因为李素和天策军的存在,五夷族的兵马再没有踏入过大梁边境一步。
直到一年前,以摄政王为首的主战派打着为先皇报仇的名号上书皇帝,说是经过多年的养精蓄锐,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开战了。
皇帝虽然偏向主和,但是他当时也是骑虎难下,先皇的病逝固然有自身体弱的原因,但当初同襄城破,老将军战死,五夷人还送来了早年的和亲公主,也是先皇的亲姑姑的头颅,这些才是先皇病重的导火索。
皇帝如果不想背一个不孝的名声,他就不能反对这场战争。
整整一年的时间,整个朝堂上下都是紧绷着的,幸而有摄政王坐镇,才没有引起太大的乱子。
再之后,北郡大捷的消息就传来了。
天策军六万骑兵大破十五万五夷军,天策军统领带着一万轻骑彻夜奔袭,杀进了五夷王都,擒获了包括五夷王后,四位王子在内的三百多个皇亲国戚和贵族官员。
知道大本营被人端了之后,五夷王带着残兵,出逃北漠。
这一战不但让五夷国破,更是收复了被敌人夺去了数百年之久的北郡七州。
齐、宛、周、沽阴、虞夏等北郡七州是横亘在大梁和五夷之间的天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基地。
可以说就是因为北郡七州的丢失,才让这数百年来和五夷族的交战赢少败多,屡屡处在被动的地位。
而现在,北郡七州被李素和她的天策军夺回来了,这里面的意义甚至比五夷国破还要重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追书书】《大明:嘉靖修仙啦》《港娱天后1988》【比奇屋】【品读小说网】《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万人嫌假少爷重生后》《精神病在废土当万人迷》《疫病之上》《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